剛剛看完了天下2005年的教育專刊, 今年的主題是家庭, 雜誌中探討了家庭的重要, 並檢視現代家庭的多元與困境, 另外還有許多個案, 一邊看一邊飆淚. 其實這本專刊應該是出給當父母的人看的, 而我卻從一個子女的角度閱讀, 因此在閱讀的同時, 我也不斷思考自己和家人間的關係.
其中有一篇報導點出的一個重要的觀點: 「現代父母與小孩的相處有時不是時間夠不夠的問題, 而是相處品質的好壞」 正好讓我長久以來的疑問豁然開朗. 爸爸跟媽媽剛好是明顯的對比, 爸爸跟我們相處的時間其實不多, 我比兩個弟弟幸運的是, 從國中到高中, 爸爸常順路接送我上下學, 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分鐘的車程, 但我們什麼都能聊, 跟爸爸相處就很自然像朋友一樣... 跟媽媽就剛好相反了, 雖然我知道媽媽為我們付出很多, 甚至超越爸爸, 但從小到大, 我們之間的氣氛就常常是拔劍張弩的. 先前媽媽跟我透露了她的失望...她以為女兒是最貼心的, 而我卻和她這麼疏遠...其實我也很難過, 為什麼她一定要勉強我照她的希望走呢... 其實我能理解媽媽的, 就像很多父母會把兒女當作自己夢想的投射, 更何況我還是她唯一的女兒呢...只是我必須順著我的心, 誠實的做我自己, 但是我無法為了這個原因, 而放棄努力改善和媽媽之間的關係, 雖然我曾經以為我可以...但我最後還是發現我必須在兩者之間找尋平衡...這篇報導提供了我一個方向, 也許我可以先試著改善我們相處的品質
其實這是一篇很私人的心情, 並不適合放在這個公開的Blog上, 但我卻將它放上來了, 因為最近也有些朋友和我有類似的問題, 我想說的是: 別放棄努力, 即使很難, 也要嘗試找出方法, 因為家人很重要, 不僅是是你受傷時的庇護所, 更會是你成長時的養分